中医古籍•第十八章 血清载脂蛋白的免疫测定•第一节 血清载脂蛋白定量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的评价
一、载脂蛋白测定方法
1.单向免疫扩散法(radialimmunodiffusion,RID)
该法较简单,一般实验室均可进行。消耗较多的抗血清,扩散过程至少24h,最多需72h,测定下限值为10μg/ml。该方法虽然简单,应严格控制有关条件如:含抗血清的琼脂糖凝胶厚度要均匀;加入小孔的稀释抗原(血清)量要准确;含ApoB的脂蛋白如VLDL和LDL颗粒大小不一,如琼脂糖凝胶浓度在1.5%~2.0%,可能仅测出LDL的ApoB,大颗粒的LDL及VLDL的ApoB可能无法测出,因为难以穿过琼脂糖凝胶的孔隙。另外,扩散过程中,凝胶板一定要水平,否则易使扩散环呈椭圆形,难以准确测量直径。一般使沉淀环以3.5~10.0mm为宜,应在两个方向测量直径,其精度要求达到0.1mm。采用五种不同浓度参考值,测定沉淀环面积对相应浓度关系以曲线回归方程作图。
2.电免疫测定法(electroimmunoassay,EIA)
该法灵敏,抗血清用量少,如琼脂糖缓冲液中加入聚乙二醇及甘氨酸,其电泳时间可缩短一倍,火箭峰高以1~4cm为宜,火箭峰的测量可以计算面积或峰高,峰高从中心量起。测量精度最好能在0.1mm,灵敏度约2μg/ml,又称为火箭电泳法。
3.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yassay,ITA)
简便快速,在自动分析仪进行操作并能批量检测,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方法学。免疫比浊法有两种:一是测定光散射的,又名免疫散射比浊法(INA);需用特殊的激光浊度仪;另一种是利用光度计测定通过混浊溶液后的透光强度,称为透射免疫比浊法(ITA),其灵敏度低于INA。比浊法可以终点法和速率法测定,速率法是根据散射光强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微机处理计算出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大反应速度,后者与溶液中抗原量成正比,常可在1min内完成测定过程,可自动扣除空白;终点法比速率法稳定,一般多用终点法。
4.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极微量蛋白的定量测定,可测出ng级水平的抗原或抗体含量,该法可用于ApoE、C-Ⅱ、C-Ⅲ等含量较少的载脂蛋白的定量测定。
5.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
该法灵敏,抗血清用量少,所需设备较多,一般用125I标记抗原作为示踪物,除ApoC-Ⅰ(不含酪氨酸)以外,都可以作碘标记(氯胺T法),以双抗体法测定RIA法可检测最低至3~5ng。临床检验中不常用此法,主要用于动物实验的科学研究工作。
还有荧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灵敏度很高的方法。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的方法,从测定原理、方法学评价及参考值,刘秉文和李健斋等人作了大量的工作,为国内的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周新曾于1986年首先在国内研制成功抗人ApoB100血清,其后,国内同仁陆续研制出ApoAⅠ、AⅡ、AⅣ、E、CⅡ、CⅢ抗血清,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疾病诊断,在部分大医院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刘秉文在“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一书中全面总结了国内外载脂蛋白测定的方法学及其参考值,本节将引用如下比较表:
表18-1 ApoAⅠ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P:多克隆抗体;M:单克隆抗体;RIA:放射免疫法;ELISA;酶联免疫法;RID:单向免疫扩散法;INA:免疫散射比浊法;ITA:免疫透射比浊法。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2 ApoAⅡ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3 ApoAⅣ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4 ApoB100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5 ApoCⅠ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6 ApoCⅡ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7 ApoCⅢ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二、人血浆(清)载脂蛋白参考值比较
刘秉文于1995年对国人血浆(清)各项载脂蛋白参考值与国外参考值作了详细的比较,其报道见表18-9、18-10、18-11、18-12、18-13、18-14、18-15。
表18-8 ApoE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9 国人血浆ApoAⅠ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作者补充。
表18-10 国人血浆ApoAⅡ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11 国人血浆ApoB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12 国人血浆ApoCⅠ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13 国人血浆ApoCⅡ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14 国人血清ApoCⅢ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表18-15 国人血浆ApoE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比较
(源自:刘秉文,1995)
王抒、李健斋等于1996年报道283例血清各项载脂蛋白测定值及百分位数,如表18-16、18-17、18-18所示。这批数据是目前国内采用同一份标本检测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项目最多的1次报道。除了作为参考值供临床应用外,并阐明了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笔者予以抄录,供参考。
表18-16 血脂与脂蛋白水平(mmol/L)
(源自:王抒,1996)
表18-17 几项常用比值*
男女组间无显著意义
(源自:王抒,1996)
表18-18 各项载脂蛋白测定值与百分位数
国内的已有报道表明,人血清载脂蛋白参考值水平尚有一定的差异。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有:①检测方法与仪器不同;②试剂质量尤其是抗血清技术标准不统一;③国内尚未采用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定值血清;④人群的生活习惯及种族差异。为此对于国人的血清载脂蛋白参考值的确立,尚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
第一章 脂质化学及其代谢
-
第十三章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十六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
-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