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中医古籍•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病毒性脑炎是由虫媒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虫媒脑炎病毒是一类经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一个脊椎动物传给另一个脊椎动物的病毒。人偶尔被带毒媒介叮咬而受染。节肢动物媒介吸食病毒血症期的脊椎动物血血液而被终身感染,甚至病毒可在节肢动物内经卵传代。病毒在节肢动物组织内增殖不引起损伤和产生,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该类病毒在自然界存在节肢动物—鸟/哺乳动物一节肢动物的持久循环,因此,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特征。鸟类或哺乳动物是病毒的重要贮存宿主和传染源。

虫媒脑炎病毒的种类与主要特征见表28-1。它们分别归属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安病毒科,我国流行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即日本脑炎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即苏联春夏脑炎病毒)。虫媒脑炎病毒致病力强、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不仅平时对军民健康危害大,而且其中不少病毒在我国尚未发现,有可能被外军选作生物战剂,故应引起重视。

表28-1 虫媒脑炎病毒的种类与主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