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六十九•方论(四十七)
〔张仲景口齿论〕宋志一卷 佚
〔邵氏(英俊)口齿论〕新唐志一卷 佚
〔排玉集〕新唐志二卷注曰口齿方(崇文总目作三卷)佚〔中和先生口齿论〕(宋志作冲和先生)崇文总目三卷 佚
〔广陵正师口齿论〕(宋志作唐陵王师)崇文总目一卷 佚
郑樵曰。唐供奉僧普济撰。
〔释氏(普济)口齿玉池论〕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咽喉口齿方论〕崇文总目一卷 佚
〔疗口齿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薛氏(己)口齿类要〕医藏目录一卷 存
〔张氏(宗良)喉科指掌〕六卷 有彭启丰序曰。夫医之为类最繁。其为道甚难。而于咽喉一科。则尤难之虽者也。咽以纳食。喉以纳气。纳食者为胃脘。而通于脾。从土化。纳气者为肺脘。而通于心。从金化。金性燥。其变动为涩。涩则闭塞而不仁。故喉病谓之痹。士性湿。其变动为泥。泥则壅胀而不通。故咽病谓之肿。咽喉者。人能知之。而至其证之虚实寒热。与夫治法之攻补升降。所为剖析于毫芒。折衷于疑似者。非听音切脉。辨气察形。鲜不以铢黍之差。成淄渑之判。即或兢兢栗栗。试探揣摩。遂不得当。顾势急而救之以缓。伤重而扶之以轻。因循之害。其法谬戾几何。故曰。难之难者也。吾郡留仙张先生素精医理。其于咽喉一科。究心而深且久。采辑成方。参以己见。条例详细。裒集成编。自神气脉理。以及色之青红紫白。音之高下沉浮。一一皆有注释。了然指掌。较若列眉。合诸所治之证。如灯取影。百无一失。真济 之慈航。拯危之宝筏。其所经验取效。盖不可胜数。同人咸怂恿付剞劂。俾远近之习是道者。流传其说。发挥其蕴。其为功于世寅也。何可涯量。是为序。乾隆丁丑春王三月。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