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二十一•呕哕病诸候(凡六论)
一、干呕候
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故谓之干呕。
二、呕哕候
呕哕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逆不通则哕也。
三、哕候
脾胃俱虚,受于风邪,故令新谷入胃,不能传化,故谷之气与新谷相干,胃气则逆,胃逆则脾胀气逆,因遇冷折之,则哕也。
右手关上脉沉而虚者,善哕也。
四、呕吐候
呕吐者,皆由脾胃虚弱,受于风邪所为也。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呕而吐。其状∶长大息,心里澹澹然,或烦满而大便难,或溏泄,并其候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八月勿食姜,一云被霜瓜,向冬发寒热及温病,食欲吐,或心中停饮不消,或为反胃。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向拓席,尽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除腹肚冷风、宿气积、胃口冷、食饮进退吐逆不下。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手,左右跷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病,食苦呕又云∶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以两手直叉两脚底,两脚痛,舒。以头抵膝上,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五、噫醋候
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
六、恶心候
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心主火,脾主土,土性克水,今脾虚则土气衰弱,不能克消水饮,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复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三
-
卷之二十四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七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三十九
-
卷之四十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四
-
卷之四十五
-
卷之四十六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