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冯氏锦囊秘录》•麻黄
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故味苦气温。气味俱薄,轻清而浮,阳也,升也,无毒。手太阴之药,入足太阳经,兼走手少阴阳明经。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麻黄,中风伤寒,头痛温疟,皮肉不仁,发汗解表,冬月正伤寒如神,春初真温疫并妙,泄卫热黑斑赤疹,去营寒头痛身热。春末温疟勿加,夏秋寒疫切禁,仍破积聚坚,更劫咳逆痿痹,痰哮气喘,并凄神功。凡寒邪深入,非麻黄不能逐,但在佐使之妙。兼气药助力,可得卫中之汗;兼血药助液,可得营中之汗∶兼温药助阳,可逐阴凝寒毒;兼寒药助阴;可解炎热瘟邪。但患者多服,必致亡阳,盖气味轻清,升浮发表太过耳。根节止汗,效同影响,因有善行肌表之性,能引诸药直固腠理也。麻黄,其形中空,散寒邪而发表,其节中闭,止盗汗而固虚。主治(痘疹合参) 泄卫实,去营寒,调血脉,通九窍,开毛孔,发汗解肌,消赤黑斑毒。痘疮倒靥黑陷者,用麻黄去根节半两,先用沸汤泡过,晒干细切,又以酒浸良久,瓦器炒令焦黑色,乃用水煎,乘热尽服。服后不得见风,其疮复出。若以酒煎,功效尤速。出迟者亦可用。至有冬月感冒大寒,而痘难出,发热恶寒者,用之以散寒邪。一见点忌服。更有一种痘极硬,而不肯灌浆者,名为铁甲痘,用此令痘作烂,方有生机。然开窍走泄太甚,误用则表虚气脱。按∶麻黄轻可去实,为发散第一药。惟当冬月,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如无寒邪,或寒邪在里,乃伤寒有汗等病,虽发热恶寒皆不可用。即可汗之症,亦不宜多服,盖汗为心液,误汗过汗,则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血,可不慎与?故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也。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滇南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瘴疟指南》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