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新修本草》•雄黄
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石,KT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神仙。饵服之,皆飞入人脑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一名黄食石。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炼服雄黄法,皆在《仙经》中,以铜为金,亦出《黄白术》中。晋末以来,氐羌中纷扰,此三、五两,其价如金。合丸皆用石门、始兴石黄之好者尔。始以齐初凉州平市微有所得,将至都下,余最先见于使人陈典签处,捡获见十余片,伊芳辈不识此物是何等,见有KT 挟雌黄,或谓是丹砂,五禾语并更属觅,于是渐渐而来,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若点黑及虚软者不好也。武都、氐羌是为仇池。宕昌亦有,与仇池正同而小劣。敦煌在凉州西数千里,所出者未尝得来,江东不知,当复云何?此药最要,无所不入也。〔谨案〕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食石。而石门者最为劣耳,宕昌、武都者为佳,块方数寸,明澈如鸡冠,或以为枕,服之辟恶。其青黑坚者,不入药用。若火烧飞之而精小,疗疮疥猥用亦无嫌。又云恶者名熏黄,用熏疗疮疥,故名之,无别熏黄也。贞观年中,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数尺者,但重脆,不可全致之耳。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续编》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