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扁青

中医中药•《中药大辞典》•扁青

【出处】《本经》
【拼音名】Biǎn Qīnɡ
【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
【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蓝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试验与孔雀石同。
【炮制】《品汇精要》:"先捣罗,更以水飞极细,候干,再研用。"
【性味】酸咸,平。有小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小寒,无毒。""雷公:咸,无毒。"
③《别录》:"酸咸,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细调敷或点眼。
【附方】①治顽痰不化:石膏一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汤下。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瑞竹堂经验方》化痰丸)
②治小儿急惊风:石青一两,天竹黄五钱,牛黄一分。俱研极细末。每服一、二分,生姜汤调下。
③治目痛、目痒,并翳膜不明:石青三钱,珍珠一钱。研极细。用银簪脚点少许。
【各家论述】①苏氏曰,此药善能明目、退翳,镇惊定狂,下痰破结。然终属石药,但中病即已,不可多服久服也。(②方以下出《本草汇言》)
②《本经逢原》:"石膏,走肝磨坚积,故《本经》所主,皆肝经积聚之病。时珍用吐风痰,研细温水灌下即吐,肝虚易惊多痰者宜之。"
【备注】《本草》另有空青、曾青,亦属蓝铜矿的矿石,空青为形圆中空者,曾青为呈层状者。详"空青"、"曾青"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