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易读》•蒲黄
甘,平,无毒。手足厥阴药也。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诸邪,疗打扑损伤疮疖诸肿。炒黑性涩,止一切吐衄崩带,便血痢血。煎止泄精。处处有之,以泰州者为良。初生嫩叶出水时红白色。至夏抽茎于丛叶中,花抱茎端如槌,俗名蒲棒是也,蒲棒即花中蕊屑也。心腹血气痛,同灵脂末服。(验方第一。)舌胀满口,为末掺之。又同干姜末掺之。(第二。)重舌生疮,以末敷之。(第三。)衄血,同青黛新水下。(第四。)吐血唾血,二两,每凉水下三钱。(第五。)吐血不已,为末,生地汤下。(第六。)小便血。同上。(第七。)金疮出血,常服之。(第八。)胎动欲产,井华水下。脉散者,急加参。(第九。)胞衣不下。同上。(第十。)产后血瘀,水煎三两。(十一。)儿枕血瘕米汤下。(十二。)产后烦闷,东流水下。(十三。)坠伤扑损内瘀,酒下。(十四。)阴处湿痒,为末敷之,四度良。(十五。)耳出脓,掺之。(十六。)耳中出血,炒黑掺之。(十七。)口耳大血,急以帛缚两乳,同阿胶、生地煎服。(十八。)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玉楸药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冯氏锦囊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饮膳正要》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