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葛仙米

中医中药•《中药大辞典》•葛仙米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Gě Xiān Mǐ
【别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野菜博录》),天仙菜、天仙米(《纲目拾遗》),地软、地木耳(《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夏、秋雨后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外被透明的胶质物,集成片状,与木耳相似;湿润时开展,呈蓝绿色,干燥时卷缩,呈灰褐色。
【生境分布】雨后林间湿地上发生极多。分布我国西南及西北各地。
【性味】甘淡,寒。
①《纲目拾遗》:"性寒,味甘爽。"
②《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2两。外用:研粉调敷。
【附方】①治夜盲症:地软二两,当菜常食。(《陕西中草药》)
②治汤火伤:地软五钱。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香油调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