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崇原》•黄连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黄连始出巫阳山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今以雅州者为胜。苗高尺许,似茶丛生,一茎三叶,凌冬不凋,四月开花黄色,六月结实如芹子,色亦黄,根如连珠,形如鸡距,外刺内空。)黄连生于西蜀,味苦气寒,禀少阴水阴之精气。主治热气者,水滋其火,阴济其阳也。目痛、伤泣出者,火热上炎于目,则目痛而 肉伤, 肉伤则泣出。又曰∶明目者,申明治目痛, 伤泣出,以其能明目也。肠 者,火热内乘于阴,夫热淫于内,薄为肠 ,此热伤阴分也。腹痛下痢者,风寒暑湿之邪伤其经脉,不能从肌腠而外出,则下行肠胃,致有肠痛下痢之证。黄连泻火热而养阴,故治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者,心火协相火而交炽也。黄连苦寒,内清火热,故治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者,水精上滋,泻心火而养神,则不忘也。大凡苦寒之药,多在中品下品,唯黄连列于上品者,阴中有阳,能济君火而养神也。少阴主水而君火在上,起冬不落叶。凡物性有寒热温清燥润,及五色五味。五色五味以应五运,寒热温清燥润以应六气,是以上古司岁备物。如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司岁,则备温热之药。太阳寒水司岁,则备阴寒之药。厥阴风木司岁,则备清凉之药。太阴湿土司岁,则备甘润之药。阳明燥金司岁,则备辛燥之药。岐伯曰∶司岁备物得天地之专精,非司岁备物则气散也。后世不能效上古之预备,因加炮制以助其力。如黄连水浸,附子火炮,即助寒水君火之火。后人不体经义,反以火炒黄连,尿煮附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制也,非制也。譬之鹰犬之力,在于爪牙。今束其爪,缚其牙,亦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