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锡

中医中药•《中药大辞典》•锡

【出处】《本经》
【拼音名】Xī
【别名】白锡(《山海经》),矧(《尔雅》),镴(《周礼》郑玄注),白镴(《尔雅》郭璞注)。
【来源】为一种银白色金属,主要由锡石中炼出。
【原形态】矿物形态详"锡矿"条。
【生境分布】产于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多为块状。银白色,呈金属状光泽。条痕银白色。不透明。骤被曲折,发微细爆音。质柔软,易切断,然较铅稍硬,富展性。断口锯齿状。比重7.2。熔点231.9℃。在空气中及水中均无变化。若烧之白炽,能发强光而燃成二氧化锡。
【性味】甘,寒,有毒。
①《纲目》:"甘,寒,微毒。"
②《本经逢原》:"辛,寒,微毒。"
【附方】解砒霜毒:锡器于粗石上磨水服之。(《济急仙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