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干苔

中医中药•《中药大辞典》•干苔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Gān Tái
【别名】海苔菜(《本草汇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石莼科植物条浒苔的藻体。冬、春间采取。
【原形态】藻体亮绿色或暗绿色,高可达40厘米左右;多细长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时分枝毛状或较宽。藻体自基部到顶端细胞排列成纵列。体厚26~70微米。
【生境分布】多生于中潮带、内湾泥底,潮间带的洼地水沼中生长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及台湾、广东沿岸。
【性味】咸,寒。
①《嘉佑本草》:"咸,寒。"
②《本草汇言》:"咸,微寒,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捣敷。
【注意】①孟诜:"苔脯食多,发疮疥,令人痿黄少血色。"
②《日用本草》:"有咳嗽人不可食。"
【备注】干苔在民间亦作食用,品种很多,常数种混杂一起。除上述条浒苔外,尚有育枝浒苔(我国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浒苔(常见于黄海、渤海沿岸,台湾亦产)、肠浒苔(遍布我国南北沿海)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