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象牙

中医中药•《中药大辞典》•象牙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Xiànɡ Yá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非洲象的牙,亦同等入药。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性状】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表面浅赤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沟纹。内为银白色。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质坚而脆。无臭,无味。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磷酸钙(57~60%)、牙基质(40~43%)及少量脂肪等。象牙含有机物较多,是其特点。
【性味】甘,寒。
①《海药本草》:"寒。"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品汇精要》:"味淡,性平,无毒。"
④《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附方】治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为末,枣肉丸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猪胆汁调敷。(《医学入门》象牙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