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证类本草》•前胡
(前胡_图片)味苦,微寒,无毒。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陶隐居云∶前胡,似茈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前胡,使,味甘、辛。能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日华子云∶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越、衢、婺、睦等处皆好。七、八月采。外黑里白。图经曰∶前胡,旧不着所出州土,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曝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软不同耳。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要,都胜诸道者。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令人胃反不受食。若是前胡,味甘、微苦。凡修事,先用刀刮上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外台秘要∶治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如小豆。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滇南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玉楸药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