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第十四章 妇儿急症院外急救•第四节 新后儿出血的急救
新生儿出血下又称新生儿黑粪症、新生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多在出生后2~6天出现。主要因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
一、判断
1.早期出血:多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可见皮肤、脐残端渗血,甚者肠道出血为黑便,或颅内出血。
2.典型出血:常在出生后2~7天出现呕血、便血、皮肤血斑、鼻出血、阴道出血、尿血、甚者肺和颅内出血导致休克。
3.迟发出血:常见于出生的棘间韧带周至3个月内,颅内出血为多见,患儿前囟膨大,嗜睡,惊厥,皮下或胃肠道出血,破伤风出血不止,预后差。
二、急救
1.尽量使病儿安静卧床,少搬动。
2.维生素K1每天1~3mg,连续肌肉注射3~5天。
3.不用配血型,用成人新鲜血5~10ml,一次肌肉注射。
4.胃肠出血者应早喂食,可促进肠内菌群生长,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5.胃肠不出血者应早喂食,可促进肠内菌群生长,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6.脐部出血应包扎消毒以防感染。
三、预防
1.凡疑产前或经医院诊察孕子缺乏维生素K时,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10mg/日,2次/日,连续3~5天。
2.如是早产儿或发现胃肠道有畸形者,出血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15mg/日,2次/日,连续3~4天。
-
第二章 院外急救医学基本知识
-
第三章 院外基础生命复苏技术
-
第四章 外伤院外急救技术
-
第十二章 虫兽咬伤院外急救
-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四章 妇儿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六章 代谢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七章 其他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八章 院外急救箱与手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