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第十四章 妇儿急症院外急救•第六节 高热的急救
病、伤后,当腋下温度超过39℃时称为高热症。小儿腋温37.5~38℃时为低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持续高热对身体损害很大,应及时查明原因或纠正高热症。
一、主因
二、判断
(一)发热本身的判断
(二)发热伴随症状
三、急救
1.卧床,安静休息,供给充足水分。
2.补充能量,口服0.9%盐水加白糖水,防水电解质紊乱。
3.温水擦浴,用30~39℃温水擦四肢,50%酒精擦胸、背和颈部,或用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
4.冷湿敷法,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国窝、大腿根、腋下、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
5.冬季可保暖,夏季要避风。
6.针刺哐手导引风池、大椎(图71~72)、曲池(见较长45)、合谷(见图46)等穴。
图71
图72
7.口服阿司匹林0.5mg/次,或服银翘散、柴胡汤。
急救关键是根据病因进行抢救。病因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热药和抗一素,以免掩盖病情,反而遗误急救时机。高热持续40℃以上而不下降者,高热出现惊厥、谵语或休克者,明显外伤引起的高热者,都应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
第二章 院外急救医学基本知识
-
第三章 院外基础生命复苏技术
-
第四章 外伤院外急救技术
-
第十二章 虫兽咬伤院外急救
-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四章 妇儿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六章 代谢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七章 其他急症院外急救
-
第十八章 院外急救箱与手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