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冯氏锦囊秘录》•当归
禀土之甘味,天之温气,故味甘辛温无毒。甘以缓之,辛以收之、润之,温以通之、畅之。入手少阴、足厥阴,亦入足太阴,活血补血之要药。宜去芦,切片。若入破血药,宜梢尾生用。若入养血和血药,或全或生,用酒拌炒。当归,治跌打血凝作胀,热痢肠刮肛涌,温疟寒热。舒筋润肠,妇人胎前产后,男子五劳七伤。温中止心腹之痛,养营疗肢节之痛,中风拘挛崩中带下,气血分皆可用。能补能攻,并眼疾齿疾疼痛,痈疮金疮肌肉不长,一切燥涩焦枯,风药中俱用。味辛而甘,气温而浓。甘以缓中,辛以散润,温以通畅。入肝。心、脾三经。血结滞而能散,血不足而能补,血枯燥而能润,血散乱而能归,诚血门之要药。凡血受病诸病夜甚,不可少也。但肠胃滑泻,及心气耗散,咳血吐血并宜禁之。主治(痘疹合参) 宜酒炒用,养血行血,治痘内血虚,不光润红活者宜之。如血热血虚,同酒炒生地并用。若大便滑者禁之。按∶当归为血分要药。辛温而散,血中气药也。头止血而上行,梢破血而下流,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定。气血昏乱服之而定,能领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若人吐衄崩下药中,须醋炒过,稍稍用之,多能动血,以其气辛温耳。泄泻者禁与,以其味滑润耳。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滇南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中医饮食营养学》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