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图经》•槟榔
槟榔图片,生南海,今岭外州郡皆有之。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桐,节如桂竹;叶生木巅,大如 头,又似甘蕉叶;其实作房,从叶中出,旁有刺若棘针,重叠其下;一房数百实,如鸡子状,皆有皮壳,肉满壳中,正白。味苦、涩,得扶留藤与瓦屋子灰同咀嚼之,则柔滑而甘美。岭南人啖之,以当果实。其俗云∶南方地温,不食此无以祛瘴 。其实春生,至夏乃熟,然其肉极易烂,欲收之,皆先以灰汁煮熟,仍火焙熏干,始堪停久。此有三、四种∶有小而味甘者,名山槟榔;有大而味涩核亦大者,名猪槟榔;最小者名 子。其功用不说有别。又云尖长而有紫纹者名槟,圆而矮者名榔。槟力小,榔力大。今医家不复细分,但取作鸡心状,存坐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纹者为佳。其大腹所出,与槟榔相似,但茎、叶、根、干小异,并皮收之,谓之大腹槟榔。或云槟榔极难得真者,今贾人货者多大腹也。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海药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食疗本草》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饮食须知》
- 《玉楸药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瘴疟指南》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冷庐医话》
- 《中医饮食营养学》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