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中医饮食营养学》•槟榔
【基原】为槟榔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异名】又叫橄榄子、槟榔仁、大腹子。【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应用】1. 用于驱杀绦虫、姜片虫、蛔虫、蛲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其中对猪肉绦虫尤为有效,并有泻下作用,有助于驱除虫体,为驱虫食疗佳品。常用食疗方如槟榔散:槟榔10克炮为末,葱、蜜煮汤调服,用于诸虫在脏腑久不愈者。(《圣惠方》) 南瓜子槟榔:南瓜子粉30克,调以白糖,用槟榔30克煮汤调食,用于姜片虫、绦虫、蛔虫。2. 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可配伍陈皮、砂仁等同用。常用槟榔粥:槟榔10克研末,粳米适量,调以砂糖,煮粥食。用于小儿疳积羸瘦。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可选槟榔赤豆大蒜汤:槟榔、赤小豆、大蒜,煮汤食。用于防治疟疾:槟榔茶,槟榔煮汤代茶饮。【使用注意】单用驱虫量可至60~120克,煎煮应浸泡数小时,且以陈者为佳。脾虚便溏及体质虚弱者不宜食用。【按语】本品为调气健胃养生食品。适用于气机不畅体质,小儿预防肠道寄生虫病,过食肥腻或体胖者,常用养生方如槟榔粥。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海药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食疗本草》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饮食须知》
- 《玉楸药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瘴疟指南》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冷庐医话》
- 《中医饮食营养学》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