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鹿肉

中医中药•《中药大辞典》•鹿肉

【出处】《别录》
【拼音名】Lù Ròu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化学成份】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
【性味】甘,温。
①《别录》:"温。"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煎汤或熬膏。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产后乳无汁:鹿肉四两。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臛,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鹿肉臛)
②治中风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捣薄之,正则急去之。(《纲目》)
【各家论述】《纲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