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崇原》•山茱萸
气味酸平,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山茱萸今海州,兖州,江浙近道诸山中皆有。木高丈余,叶似榆有刺,二月开花白色,四月结实如酸枣,色紫赤,九月十日采实,阴干去核用肉。)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手厥阴属心包,故主治心下之邪气寒热。心下乃厥阴心包之部也。手少阳属三焦,故温中。中,中焦也。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为血,血生于心,藏于肝。足厥阴肝主之血,充肤热肉,故逐周身之寒湿痹。木火气盛,则三焦通畅,故去三虫。血充肌腠,故久服轻身。愚按∶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后人去桂附,改为六味丸,以山茱萸为固精补肾之药。此外并无他用,皆因安于苟简,不深探讨故也。今详观《本经》山茱萸之功能主治如此,学人能于《本经》之内会悟,而广其用,庶无拘隘之弊。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续编》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