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冯氏锦囊秘录》•吴茱萸
禀火气以生,故味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足阳明、太阴、足少阴、厥阴四经。一切阴寒并治。吴茱萸,大温,散胸中脾胃寒冷,膀胱受湿,阴囊作疝,久滑冷泻,阴寒小腹作疼,肝经气分,脾经血分,然性燥急,阴虚火盛者,大非所宜。主治(痘疹合参) 宜择小者去梗,以沸汤浸去苦汁六七次,晒干于瓦上慢火炒用,凡痘饮冷伤胃,呕逆不止者宜之,士材曰∶燥肠胃而止久滑之泻,散阴寒而攻心腹之疼,祛冷胀为独得,疏肝气有偏长,疝疼香港脚相宜,开郁杀虫至效。按∶吴茱萸辛散燥热,专入厥阴居多,其脾肾旁及者也。然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东垣云∶浊阴不降,厥阴上逆,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损元气,至如咽喉口舌生疮,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一夜便愈者,引热下行也。性极燥极急,非大寒者不可轻投,虚泄者必君参术方用,亦须少少投之,不尔损人。段成式曰∶椒气好下,茱气善上,故食茱萸,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食疗本草》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