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证类本草》•杜仲
(杜仲_图片)味辛、甘,平、温,无毒。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脚中酸疼不欲践地。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恶蛇蜕皮、玄参。)陶隐居云∶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会稽上虞县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浓朴,折之多白丝为佳。用之,薄削去上皮,横理切令丝断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生深山大谷。树高数丈,叶似辛夷。折其皮多白绵者好。今所在大山皆有。药性论云∶杜仲,味苦。能治肾冷 (公对切)腰痛也。腰病患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日华子云∶暖。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图经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数丈,叶如辛夷,亦类柘,其皮类浓朴,折之内有白丝相连。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用。江南人谓之 。初生叶嫩时采食。主风毒香港脚及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宜。干末作汤。谓之 芽。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箧中方》主腰痛补肾汤∶杜仲一大斤,五味子半大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腹顿服,用盐、酢和之亦得。此亦见崔元亮《海上方》,但崔方不用五味子耳。雷公云∶凡使,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和作一两炙之尽为度,炙干了细锉用。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也。圣惠方治卒患腰脚疼痛,补肾。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用羊肾二对,细切去脂膜,入药中煮,次入薤白七茎,盐、花椒、姜、醋等如作羹吃。空腹食之。肘后方腰背痛。杜仲一斤,切,酒二升,渍十日。服三合。胜金方治妇人胎脏不安,并产后诸疾,宜服杜仲丸。瓦上干,于木臼中捣为末,煮枣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烂嚼以糯米饮下。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玉楸药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