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得配本草》•五味子
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皮肉甘、酸,核苦、辛,其性皆温。入手太阴经血分,兼入足少阴经气分。敛肺经耗散之气,归肾脏散失之元。收瞳子之散大,敛阴阳之汗溢。退虚热,止烦渴,定喘止嗽,壮水镇阳。佐半夏,治痰。佐阿胶,定喘。佐干姜,治冬月寒嗽。佐参、 ,治夏季困乏。佐蔓荆子,洗烂弦风眼。佐麦冬、五倍,治黄昏咳嗽。合吴茱萸,治肾泄。(即五更泻。)入醋糊为丸,治胁背穿痛。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剂,宜五味子、倍子敛而降之。痨嗽,宜用北者。风寒,宜用南者。滋补药,用熟。治虚火,用生。敛肺,少用。滋阴,多用。止泻,槌碎。益肾,勿研。润肺滋水,蜜可拌蒸。多用遏抑经道,则元气不畅,郁而为火。嗽痢初起有实火者禁用。仲景八味丸去附子、入五味子,以收摄真元,俾丹田暖热,熟腐五谷,最为稳妥。盖肾藏精,精盛则火得所养而不散,较附子之助火以涸水,相去天渊。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饮膳正要》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