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证类本草》•阿胶
(阿胶_图片)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久服轻身益气。一名敷致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畏大黄,得火良。)陶隐居云∶出东阿,故曰阿胶也。今东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画用;浓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燥,入汤微炙尔;浊黑者可胶物,不入药用,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阿井水煎成胶,人间用者多非真也。凡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阿胶,君。主坚筋骨,益气止痢。薯蓣为之使。图经曰∶阿胶,出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故名阿胶。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都下货者甚多,恐非真。寻方书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广济方》疗摊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炙令微起,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内胶更煮六、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前葱豉粥,任意多少,如冷吃令人呕逆,顿服三、四剂即止。禁如药法。又胶之止泄,得蜡、黄连尤佳。《续传信方》着张仲景调气方云∶治赤白痢,无问远近,小腹 痛不可忍,出入无常,下重痛闷,每发面青,手足俱变者。黄连一两,去毛,好胶手许大,碎蜡如弹子大,三味以水一大升,先煎胶令散,次下蜡,又煎令散,即下黄连末,搅相和。分为三服,唯须热吃,冷即难吃,神妙。此胶功用,皆谓今之阿胶也。故陈藏器云∶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又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然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但以胶物者,不堪药用之。当以鹿角所煎者,而鹿角胶,《本经》自谓之白胶,云出云中,今处处皆得其法,可以作之。但功倍劳于牛胶,故鲜有真者,非自制造,恐多伪耳。雷公云∶凡使,先于猪脂内浸一宿,至明出,于柳木火上炙,待泡了,细碾用。圣惠方∶治妊娠尿血。用阿胶炒令黄燥为散,每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匕。梅师方∶妊娠无故卒下血不止。取阿胶三尔炙捣末,酒一升半,煎令消,一服愈。又一方∶以阿胶二两捣末,生地黄半斤捣取汁,顿服。宋王微桃饴赞云∶阿胶续气。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续编》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冯氏锦囊秘录》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