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蒙筌》•牡蛎
(一名蛎蛤)味咸,气平、微寒。无毒。系咸水结成,居海旁不动。(天生万物皆有牝牡,惟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言牡者,非指为雄,正犹牡丹之牡同一义也。)小乃 ,大则崭岩。(始生不如拳石,四面渐长,二三丈者如山崭岩。)口向上如房相连,肉藏中随房渐长。(每一房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渐长。)海潮辄至,房口悉开。涌入小虫,合以克腹。海人欲取其肉,凿房火迫得之。(以锥凿房,用烈火迫开,方得挑取其肉。)入药拯 ,除甲并口。采 如粉之处,得左顾大者尤良。(左顾之说诸注不同。一云∶取蛎向南视之,口斜向东者是。一云∶头尖者是,俱无证据,惟大者为上。)火 微红,杵罗细末。宜蛇床、牛膝、甘远(甘草、远志,)恶吴茱、麻黄、辛夷。入少阴肾经,以贝母为使。能软积癖,总因味咸。茶清引消结核疽,柴胡引去胁下硬。同大黄泻热, 肿即平;同熟 益精,尿遗可禁。麻黄根共作散,敛阴汗如神;川杜仲共煎汤,固盗汗立效。髓疽日深嗜卧,泽泻和剂频调。又单末蜜丸水吞,令面光时气不染。摩宿血,消老痰。闭塞鬼交精遗,收涩气虚带下。肉炙令沸,去壳食佳。海族之中,亦为上品。美颜色,细肌肤,补虚劳,调血气。若和姜醋生啖,酒后烦渴亦驱。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海药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食疗本草》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