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长沙药解》•牡蛎
【本经】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伤寒》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海藻、蜀漆、葶苈、商陆根、栝蒌根等分。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服。治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大病新瘥,汗下伤中,之后脾阳未复,不能行水,从腰以下,渐有水气。牡蛎、栝蒌,清金而泻湿,蜀漆、海藻,排饮而消痰,泽泻、葶苈、商陆,决州都而泻积水也。《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以其软坚而消痞也。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在干姜。用之治少阳伤寒,汗下后胸胁满结者,以其化结而消满也。《金匮》栝蒌牡蛎散方在栝蒌。用之治百合病,渴不差者,以其凉金而泻热也。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其消瘀而除烦也。《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诸方并在龙骨。皆用之,以其敛神而止惊也。牡蛎咸寒降涩,秘精敛神,清金泻热,安神魂而保精液。凡心悸神惊、遗精盗汗之证皆医,崩中带下,便滑尿数之病俱疗。善消胸胁痞热,缘少阳之经,逆而不降,则胸胁硬满,而生瘀热,牡蛎降摄君相之火,甲木下行,经气松畅,硬满自消。一切痰血癥瘕、瘿瘤瘰疬之类,得之则化,软坚消痞,功力独绝,粉身止汗最良。煅粉,研细用。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海药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食疗本草》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