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易读》•柴胡
去须及头。忌犯火,半夏为使,恶皂角,畏紫菀、藜芦。苦,平,微寒,性升。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火邪,退肝家之烦热,开胸胁之硬满,止头目眩昏。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口苦咽干最灵,目赤耳聋良效。血室郁热,男妇皆验,心胃痞痛,左右莫违。驱逐诸疟之寒热,消散众邪之结聚。舌苔白者宜之,产后忌之。生弘农川谷及兖州,今关陕、江湖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银州即今延安府。所产柴胡长尺余而白且软。北地所产,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如蒿根强硬,不堪用。其苗有如韭菜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近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银柴胡,并无气味,不可不知。虚劳发热,同人参煎服。(验方第一。)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治少阳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心烦喜呕。又治腹中急痛,偏左右者。又治妇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诸方第一。)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白芍 枳实 大黄 姜 枣治少阳伤寒,寒热,心中痞结,脉沉,或呕吐下利。(第二。)清肝汤托一切两鬓、两胁、两腋诸痈疽,耳衄、耳疳及两耳后锐夭诸痈疽。(第三。)柴胡 黄芩 半夏 台参 桂枝 甘草 白芍 姜 枣治疟疾初作,表症犹在者。(第四。)呕而发热,小柴胡汤。(第五。)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滇南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医方考》
 - 《瘴疟指南》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