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中医饮食营养学》•大枣
【基原】为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异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降血脂,抗癌。【应用】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红枣10~20枚,煎汤常服。2.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20枚,葱白若干,水煎去渣顿服。(《千金方》)3.过敏性紫癜:红枣10枚煎服,每日三次。(《上海中医药杂志》4:22,1962)4.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且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者:红枣、花生、冰糖各30g,先煎花生,再加红枣、冰糖同煎,睡前饮服,每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5.高胆固醇血症:大枣、芹菜根,煎汤常服。(《饮食治疗指南》)6.脱肛日久不愈:大枣120g,陈醋250g,同煮至醋干,取枣食。(《家庭食疗手册》)【使用注意】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现代研究】大枣含维生素C较多,而且具有cAMP活性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肝强壮、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对因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一周,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按语】大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之常用食品。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鲜大枣含糖量达20~30%,干枣达55~60%,比甘蔗和甜菜的含糖量还高。维生素B2含量较一般果品高。大枣甘温,少食健脾,多食碍脾。【参考文献】1.《本草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2.《本经逢原》:“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
- 《中国药典》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中医饮食营养学》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