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冯氏锦囊秘录》•菟丝子
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故味辛甘平无毒,为脾、肾、肝三经气分要药。宜拣去杂子,酒净去土,晒干炒燥,另磨细末,即入药饵。勿使出气,功力大见。若照古法,酒浸数目,煮捣成饼,则酸臭不堪,甚失冲和馨香之味,故多无效。况生成内含细丝,非酒浸成丝者。古人因难于磨细,故设法成饼,莫若多料另磨,则气味得矣。菟丝子,益气强力,补髓添精,虚寒膝冷腰痛,鬼交梦遗精滑,肥健肌肤,坚强筋滑,续绝伤,强阴茎,尿有余沥,寒精自出,五劳七伤,口苦燥渴,禀中和之性,假气而成,温而不燥,不助相火,诚补肾中元阳圣药也。但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大便燥结者,宜忌之。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疮疡塌虚寒,腰痛膝冷,明目稀痘。按∶菟丝子禀中和之性,凝正阳之气,无根假气以成形、故能续补先天元气、宗气。专治肾脏败伤,寒精自出,尿有余沥。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又能补土之母,故进食止泻并效。稀痘丹用之。亦培补先天不足之义也。然单服偏补人卫气,故古人同熟地,名双补丸;同元参,名玄兔丹,即此意也。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新修本草》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