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求真》•地榆
(山草)清下焦血热血崩地榆(专入肝肠胃)。苦酸微寒。性沉而涩。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肠风下血。清而色鲜。四射如溅。乃风性使然。素问所谓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是也。若肛门射血如线。或点滴不已者。乃五痔之血耳。)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岐。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为解热止血药也!但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宜用。久病者宜用。初起者不宜用。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似柳根。外黑里红。取上截炒黑用。梢反行血。得发良。恶麦冬。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玉楸药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