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易读》•升麻
去须及头芦用。甘,苦,辛,平,微寒,手足阳明、太阴药也。表散风邪,升发火郁。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排脓血。解斑疹疮痘之毒,升脱泻崩带之陷。兼辟瘟疫瘴气,最解蛊精药毒。阴虚火动者忌之。蜀汉、陕西、淮南皆有之,以蜀川出者为胜。叶似麻叶而青,四五月开花,似粟穗,白色。六七月开实,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二八月采。天行斑毒∶晋元帝时,此症自西流起,名虏疮,身面发斑,须臾周匝,状如火 ,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治数日必死,瘥后斑点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所致也。蜜煎升麻,时时食之,并用水煎升麻绵拭洗之。(验方第一。)肿毒猝起,醋磨敷之。(第二。)喉痹作痛,含咽汁。(第三。)胃火牙痛,煎漱咽之。(第四。)口舌疮,一两,黄连三分,末,绵包含咽。(第五。)热痱瘙痒,内服外洗。(第六。)小儿尿血,水煎服。(第七。)恶露不尽,或经月或半年,酒煎三两服。当吐下恶物极良。(第八。)解莨菪毒,水煎多服。(第九。)射工溪毒,同射干煎服。(第十。)升麻鳖甲汤 升麻 鳖甲 甘草 当归 雄黄 蜀椒水煎服。治面赤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阳毒也。(诸方第一。)又升麻、鳖甲、甘草、当归,治面青身痛如被杖,咽痛,阴毒也。(第二。)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滇南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