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医学入门》•附子
附子辛甘咸热毒,虚寒风湿行经速,咳逆厥冷腹心疼,霍乱呕痢筋蜷缩。附子、乌头、乌喙、天雄、侧子,五物同出异名。似乌鸟头者为乌头,俗名川乌;两歧相合如乌之嘴者为乌喙;细长至三四寸者为天雄;附根而生者为附子;小者为侧子。补虚多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川乌。东垣云∶附子有大毒。阳中阳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本手少阳三焦、命门药也。能治六腑沉寒,五脏痼冷。主中寒及伤寒阴症阴毒,四肢厥冷,心腹疼痛,烦躁迷闷不省,风寒咳逆邪气,霍乱转筋,下痢赤白,脾胃虚冷,脾胀翻胃呕逆,久泻不止,头痛头风。坚筋骨,治偏风半身不遂及寒湿痿 拘挛,腰脊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诸痹瘫痪,痰涎。得白术,治肾寒湿;得干姜,补中回阳。为百药之长,通行诸经,引用效最速。丹溪云∶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为补,谬哉!孕妇误服堕胎。取端平圆大重一两以上者力全,用黑豆煎水浸五日夜,去皮尖并脐,切作两片,以姜渣包夹,外又用面包,灰火中炮熟。如外黄内白,劣性尚存,须薄切,炒令表里皆黄。有用童便煮而浸之,以助下行。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惟古姜附汤生用之。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 、乌韭。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瘴疟指南》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