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方【75】),发汗宜桂枝汤(方【1】)。
太阳表证未解,而生烦热,汗出则烦热解矣。乃汗后又如疟状,每日日晡时发热者,此属阳明也。(日晡,申戌之交,阳明旺盛之时也。《汉书·天文志》:正月旦决八风,旦至食为麦,食至?i为稷,?i至晡为黍,晡至下晡为菽,下晡至日入为麻。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所宜。按:日晡在日?i之后,下晡在日入之前,正申酉戌,燥金得令之时也)。阳明有经证,有腑证,经证表热外发,其脉浮虚,腑证里热内结,其脉实。脉实者,宜下之,以泻其里热,脉浮虚者,宜发汗,以泻其表热。下之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破结而泻热,厚朴、枳实降浊而消满也,发汗宜桂枝汤,姜、甘、大枣补脾精而和中气,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泻营郁也。
-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
卷七·阳明经下篇 三十三章
-
卷八·少阳经上篇 二十二章
-
卷九·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
卷十二·厥阴经全篇 五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