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十三·伤寒类证 三十六章•痉病 五章
痉亦太阳之病,外感于风寒者也。或缘于伤寒之多汗,或缘于产后之亡血。筋脉枯焦,固属阴虚,而汗血被夺,实为阳弱。切当照顾中气,不可恣用阴凉,缘为汗血失亡,虚者十九也。
痉病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风伤卫也。风性柔,名曰柔痉。
痉病二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寒伤营也。寒性刚,名曰刚痉。
痉病三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汗多耗其津血,筋脉失养,因感风寒,即成痉,痉病之原如此。
痉病四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脊背反张者,是为痉病。缘筋统于肝,肝血虚燥,风动筋缩,故头摇口噤。太阳行身之背,膀胱,津液之腑,津亡筋燥,故脊背反折。
痉病五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
营虚则发热,卫虚则脉沉细。
痉病义详《金匮》。
-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
卷七·阳明经下篇 三十三章
-
卷八·少阳经上篇 二十二章
-
卷九·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
卷十二·厥阴经全篇 五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