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药鉴》•半夏
气微寒,味辛苦,而辛浓于苦,气味俱轻,有小毒,阳中之阴也,降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三经之药也。主治湿痰,不能治热痰,医概用之,误矣。盖脾胃之所喜者,燥也,所恶者,湿也。半夏性燥而去湿,故脾胃得之而健也。火痰黑、老痰胶,须加芩连栝蒌海粉。寒痰清、湿痰白,要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加皂荚天南星。痰核延生肿突,入竹沥白芥子。凡诸血证妊妇,及少阳伤寒而渴,并诸渴症,皆不可用,半夏惟其性燥,损血耗气,而燥津液也。治饮冷伤肺而嗽,除痰厥头疼而愈。夫曰止呕,为足阳明药也。夫曰消痰,为足太阴药也。小柴胡用之,虽为止呕,亦助柴胡以去恶寒,是又为足少阳药也。小柴胡用之,虽能去寒,亦助黄芩以去湿热,是又为足阳明药也。往来寒热,在表里之中,用此有各半之意,故名半夏。经曰,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有痰涎曰嗽,无痰涎曰咳。痰者,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本者,肾也。嗽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就燥也。脾主湿主痰,脾淫于湿,则因而失运化之职,诸液浸淫,统血不荣,凡诸津液悬敛,皆凝滞壅遏,随气上升,而成咳唾之痰,日久郁注而成诸病之痰。故半夏性热味辛,所以燥湿也。射干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板,反乌头乌喙。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