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冯氏锦囊秘录》•半夏
得土金之气,兼得天之燥气,火金相搏,故味辛平苦温无毒。入足太阴、阳明、少阳,亦入手少阴经。辛温善散,故主伤寒邪在表里之间。苦善下泄,故除心下支饮,曾膈痰热胀满上气,为祛湿分水实脾而开寒湿痰气郁结之圣药。其所大忌者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诸病耳。半夏,火痰黑,老痰胶,同芩连。寒痰清,湿痰白。同姜、附、陈皮、苍术。卒中病痰,南星、皂角,痰饮胁痛。治吐食反胃,消肠腹冷痰,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声音,止脾泻,敛心汗,一切痰厥头痛、头眩圣药。但血症消渴,并孕妇禁服。脾湿痰症最宜,阴虚痰症切忌。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虚寒呕哕少食,化痰涎,燥脾湿,和脾胃。但恐燥咽兼损孕妇,灌浆时忌之。无湿痰者戒用。按∶汪机曰∶脾胃湿热,涎化为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若以贝母代之,翘首待毙。李时珍曰∶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治痰,为其体滑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即化液,辛以润之是也。丹溪谓∶半夏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成无己谓∶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虚闭、皆取其滑润也。俗以半夏为燥,不知利水祛湿,而使土燥,非性燥也。但非湿热之邪而用之,是重亡津液,诚非所宜。若应犯而犯,似乎无犯古人半夏有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然其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助柴胡主恶寒,是又为足少阳也。助黄芩主祛热,是又为足阳明也。寒热往来,在半表半里,故用此有各半之意。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