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医学入门》•半夏
半夏味辛气亦平,去湿痰健胃脾经,伤寒呕咳咽喉肿,胸满头疼尽忌生。夏至第三候生,叶亦半生,天然妙也。有毒。沉而降,阴中阳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性燥胜水,善去脾经湿痰,痰去而脾胃主气自健,饮食自进。寒痰、风痰亦用者,辛温故也。主伤寒寒热,温疟呕吐,咳逆上气及形寒厥冷伤肺而咳。治咽喉肿痛。心下坚胀、肠鸣、胸中痰气痞塞及痰饮头痛头眩,非此不除。兼消痈肿、瘿瘤,气虚而面色痿黄有痰气者,加而用之。凡用,生令人吐,熟令人下,故《局方》多用熟者。但本草云∶生微寒,熟温。宜生者,姜佐熟煎可也。凡诸血症及自汗渴者禁用。丹溪云∶燥而耗津,虽少阳病,渴者亦忌。惟气症因动火上盛,用半夏调其气而动火伏,而渴自止。腊月热水泡洗,置露天冰过又泡其七次。留久极妙。如虚证及孕妇恶阻用曲,免致损血堕胎。射干、柴胡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忌海藻、羊肉、羊血、饴糖。造曲法∶先将半夏汤泡九次,晒干为末,随病用药,或煎膏,或绞汁,调末为丸如弹子大,用楮叶或纸包裹,以稻草上下 七日生毛,取出悬风烟之上,愈久愈良。如治诸痰,用生姜自然汁;风痰用牙皂煎膏,甚者少加麝香;寒痰青,湿痰白,用老姜煎浓汁,少加白矾三分之一;火痰黑、老痰胶,用竹沥或荆沥,少入姜汁;皮里膜外痰核,用白芥子、竹沥;虚劳热痰,用麻油浸三五日,炒为末,面糊为曲。治癫痫,一切健忘,舌强等似风痿症,用腊月黄牛胆汁,略入熟蜜;小儿惊风,加南星等分,用甘草煎膏;脾虚慢惊及郁痰,用香附、苍术、川芎等分煎膏;中风卒厥,伤寒,并诸疮疡内结不便,一切宜下之病,用皮硝、白粉霜十分之三,共享河水煮透,为末,以大黄煎膏,痰积沉痼,取二两,入海粉一两,雄黄五钱,为末蜜丸;一切沉痼痰病,用黄牛肉煮成膏,造曲日干。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