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经解》•泽泻
气寒.味甘.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泽泻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其主风寒湿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闭而肌肉麻木也.泽泻味甘益脾.脾湿去.则血行而肌肉活.痹症瘳矣.其主乳难者.脾统血.血不化.乳所以难也.味甘益脾.脾湿行则血运而乳通也.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者.盖五脏藏阴者也.而脾为之原.脾主肌肉而性恶湿.泽泻泻湿.湿去则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长而气力益.阴血充而五脏得所养也.其消水者.入膀胱气寒下泄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者.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水道通.则肾之精道固.精足则气充.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聪.水之精为目瞳子.所以明目.肾者胃之关.关门固所以不饥.肾气纳.所以延年轻身也.其言面生光能行水上者.脾为湿土.湿则重.燥则轻.轻则能行水上.脾统血.血充则面有光彩也.盖表其利水有固肾之功.燥湿有健脾之效也.【制方】泽泻同白茯、白术、猪苓、肉桂.名五苓散.治湿热.同山药、山萸、白茯、丹皮、生地、北味.名都气汤.补肾真阴.及小儿行语迟.同白茯、建兰叶、猪苓.治饮痰咳嗽.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