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经逢原》•泽泻
甘咸微寒,无毒。白者良。利小便生用,入补剂盐酒炒。油者伐胃伤脾,不可用。《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发明 泽泻甘咸沉降,阴中之阳,入足太阳气分。《素问》治酒风身热汗出,用泽泻、生术、麋衔,以其利膀胱湿热也。《金匮》治支饮冒眩,用泽泻汤,以逐心下痰气也。治水蓄烦渴,小便不利,或吐,或泻,用五苓散,以泄太阳邪热也,其功长于行水。《本经》主风寒湿痹,言风寒湿邪着不得去,则为肿胀,为癃闭,用此疏利水道,则诸证自除。盖邪干空窍,则为乳难,为水闭。泽泻性专利窍,窍利则邪热自通,内无热郁则脏气安和,而形体肥健矣。所以素多湿热之人,久服耳目聪明,然亦不可过用。若水道过利则肾气虚。故扁鹊云,多服病患眼。今人治泄精多不敢用,盖为肾与膀胱虚寒而失闭藏之令,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当知肾虚精滑,虚阳上乘而目时赤者,诚为禁剂。若湿热上盛而目肿,相火妄动而精泄,得泽泻清之,则目肿退而精自藏矣,何禁之有。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乃取以泻膀胱之邪,非接引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矣。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