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得配本草》•泽泻
畏海蛤、文蛤。忌铁。甘、淡、微咸。入足太阳、少阴经气分。走膀胱,开气化之源。通水道,降肺金之气。去脬垢,疗尿血,止淋沥,收阴汗,消肿胀,除泻痢。凡痘疮小便赤涩者,用此为宜。配白术,治支饮。配薇衔、白术,治酒风。健脾,生用或酒炒用。滋阴利水,盐水炒。多服昏目。肾虚者禁用。怪症∶口鼻中气出。盘旋不散,凝如黑盖,过十日,渐至胸肩,与肉相连,坚胜金石,无由饮食,多因疟后得之。用泽泻煎服三碗,连服四五日,自愈。小便不通,用泽泻之类利之。岂知膀胱癃秘,有不一而治者。如肺气虚,虚则气上逆,逆则溺短而涩,病在上焦气分,用茯苓、泽泻、车前理水之上源,则下便自利。若火邪烁于肺金,心火移于小肠而小水不利,宜黄芩、麦冬之品清之。有膀胱本寒,虚则为热,病在下焦血分而溺水不通,宜用知、柏去膀胱之热,桂心开水道之窍。有肾水亏而阴火下降,尿管涩、茎中痛者,宜二地、二冬,滋阴补肾以利之。再有宿垢结于大肠,大便不通,致小便不行者,但当通其大便,则小水不治而自利。泽泻、车前,更为不宜。淡渗之剂,宁容概施乎。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蒙筌》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图经》
- 《本草新编》
- 《本草衍义》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外科全生集》
- 《冯氏锦囊秘录》
- 《侣山堂类辩》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