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陈某,男,34岁。素嗜烟酒,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年余,疼痛经常发作,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1992年7月求治于师。
诊其脉沉左弦右涩,舌红苔黄根厚,舌背脉络粗大紫黑。其证胃脘隐痛持续,刺痛时作,痛处不移,拒按,大便色黑,小溲黄赤。辨为痛久入络,血分瘀滞,用活血化瘀法治之。药用金铃子10克,延胡素10克,生蒲黄10克,赤芍10克,炒五灵脂10克,柴胡6克,香附10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煎服,7剂。复诊,药后痛止纳增。嵌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疼痛未再发作,遂停药观察,并嘱其戒烟酒厦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
【按】:胃脘疼痛数年不愈,刺痛不移、拒按、黑便、脉沉涩,据此脉证不难辨别其为瘀血之证。然赵师辨瘀,另有一法,即视其舌背脉络,若紫黑粗大者必为血分瘀滞无疑。治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两方俱为化癖止痛之名方,合用则其效现宏,再加行气之品,离活血必先行气之意。配伍精当,故投之即效。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伏暑
-
春温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昏迷
-
麻疹
-
咳喘
-
咳血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便秘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瘿
-
黑疸
-
肥胖
-
阳强
-
皮肤搔痒
-
经期发热
-
崩漏
-
头汗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