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胁痛•胆囊炎
李某,女,65岁
于1993年10月17日初诊
患右胁胀痛4年余,时轻时重,近半年来又增之发冷发热时作,“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曾服中药,西药等,疗效不佳。现右胁及右上腹部胀痛,痛及肩胛,饮食不佳,自觉恶寒发热,心烦急躁,梦多失眠,大便干结,数日未行小便黄少,舌红苔糙垢厚,质红且干,脉弦滑而数,体温37.2℃。此属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拟清泻胆热,疏调气机方法。
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元胡6克,片姜黄6克,旋复花10克,香附10克,木香6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焦三仙各10克,7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油腻,宜清淡,每日早昨各走路锻炼1小时。
【二诊】
10月24日,服药之后,疼痛渐轻,发热未作,精神转佳,仍大便干结如球状。仍以前法佐以消食导滞方法。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旋复花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元明粉2克(冲服),炒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炒菜菔子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
【三诊】
10月31日,服药2剂,大便泻下,心情舒畅,疼痛消失,余证皆除,7剂服完,大便由日3~4次,转为每日一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改为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
药用:当归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木瓜10克,竹茹6克,炒枳壳6克,柴胡6克,龙胆草2克,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
【四诊】
服上方二周,无其他不适,改服为龙胆泻肝丸与加味逍遥丸效替服用。饮食当慎,防其复发。
【按】:引起胁痛的原因很多,胆囊炎致右胁痛较为常见。
本病案属于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所致,故用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其痛。以金铃子散与失笑散合方化裁,7剂药后,发热退,疼痛减轻,唯大便干结,又以前法进退,用前方合大承气汤,又服7剂疼痛消失,余症皆除。最后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咀巩固疗效。本症除用药要切合病机外,赵师非常强调饮食养调与走路锻炼,患者若能密切配合,则可收预期之效。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伏暑
-
春温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昏迷
-
麻疹
-
咳喘
-
咳血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便秘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瘿
-
黑疸
-
肥胖
-
阳强
-
皮肤搔痒
-
经期发热
-
崩漏
-
头汗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