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呕吐•中暑
张某某,男,24岁
头晕恶心,呕吐酸腐痰水,舌白滑腻,脉象灞滑且数。暑热外受,痰浊中阻,用芳香宣化方法,以定其吐。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香薷6克,川连6克,半夏10克,苏梗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厚朴6克,白芷6克(后下),炙枇杷叶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三剂
药后吐止,头晕恶心皆除,停药观察,休息数日而愈。
【按】:此暑热引动痰湿,故用温病中暑湿治法。佩兰、藿香、白芷皆后下取其芳香以化湿浊,川连、半夏、苏梗三药相配为下气降逆定吐之圣剂要药,枳壳、厚朴行气消痰,竹茹、杷叶和胃清热,香薷消暑热于外,茅芦根利暑湿于下,焦三仙和脾胃于中。用药虽多,各有所用,互相协同,以奏全功,治暑热痰湿者,可仿此用药。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伏暑
-
春温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昏迷
-
麻疹
-
咳喘
-
咳血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便秘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瘿
-
黑疸
-
肥胖
-
阳强
-
皮肤搔痒
-
经期发热
-
崩漏
-
头汗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