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眩晕•高血压 一
韩某,男,39岁
1992年8月14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血压仍24~26/l9~17kPa。证见头痛目眩,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部热,气机阻滞。治以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黄2克。
服药7剂后,BP18/l3kPa,余症减轻,停用西药。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药7剂,血压正常。又以前方加减每周3剂,连服3周以巩固疗效。于1993年2月12日复诊,血压稳定在16/l1kPa,未再升高。
[接];此高血压眩晕头痛,脉、舌、色、证俱属肝火,故甚为易辨,不致误诊。然治法不用平肝潜阳,或直清肝胆,而仍以疏调气机为主,是何遭理?盖此为肝经郁火,源于气机郁滞,升降不得其所。肝郁化火,当以解郁为先。解郁之法,首选升降散。
此案加防风、白芷尤妙,立意甚深。盖疏肝以风药,助肝木之升发,遂其条达之性则不郁矣。故服之即效。
又按:上案低血压眩晕,此案高血压眩晕,一高一低,截然相反,然治疗皆以升降散疏解肝郁而效。中医异病同治之义,于此可见矣。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伏暑
-
春温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昏迷
-
麻疹
-
咳喘
-
咳血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便秘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瘿
-
黑疸
-
肥胖
-
阳强
-
皮肤搔痒
-
经期发热
-
崩漏
-
头汗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