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六道集·脉神章(下)•滑氏脉义
持脉(十)
凡诊脉,先须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谓中按得之,脉见和缓。凡人脏腑胃脉既平,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此为病。
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委曲寻之而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
表里虚实(十一)
明脉须辩表里虚实四字。表,阳也,腑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胃腑及脏者,皆属于表也。里,阴也,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腹之内,不能散越,及饮食之伤留于腑脏之间,不能通泄,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也。实者,邪气之实,由正气之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其正气,实者泻其邪气。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大法也。
脉贵有神(十二)
东垣曰∶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谓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有力,即有神矣,当泄其热;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即有神矣,当去其寒。若数极迟败中不复有力,为无神也,将何所恃耶?苟不知此而泄之去之,神将何以根据而为主?故经曰∶脉者,血气之先,气血者,人之神也。善夫!
-
明·张介宾
-
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
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
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
-
卷之九从集·杂证谟(内容缺
-
卷之十从集·杂证谟
-
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
-
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育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后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乳病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子嗣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瘕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前阴类
-
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
卷之五十二图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