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慢惊风(十五)
慢惊之候,多由吐泻,因致气微神缓,昏睡露睛,痰鸣气促,惊跳搐搦,或乍发乍静,或身凉身热,或肢体逆冷,或眉唇青赤,面色淡白,但其脉迟缓,或见细数,此脾虚生风,无阳证也。小儿慢惊之病,多因病后,或以吐泻,或因误用药饵,损伤脾胃所致。然亦有小儿脾胃素弱,或受风寒,则不必病后,及娱药者亦有之,总属脾肾虚寒之证。治慢惊之法,但当速培元气,即有风痰之类,皆作实邪,不得妄行消散,再伤阳气,则必致不救。凡脾土微虚,微泻而内不寒者,可平补之,宜六神散、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脾肾俱虚而脏平无寒者,宜五福饮,且阴血生于脾土,又宜四君子加当归、枣仁。脾气阳虚微寒者,宜温胃饮、理中汤、五君子煎。脾气虚寒多痰者,宜六君子汤,或金水六君煎。脾肾阴阳俱虚而寒者,惟理阴煎为最妙。脾肾虚寒之甚,或吐泻不止者,宜附子理阴煎,再甚者宜六味回阳饮,或四味回阳饮,量儿大小与之。脾肾虚寒泄泻不止者,宜胃关煎。
薛氏曰∶《保婴集》云∶急惊屡发屡用攻泻,则脾损阴消而变为慢惊者多矣。当补脾养血,佐以安心、清肺、制木之药,最为切当。窃谓前证多因脾胃亏损,肝木所胜,外虚热而内真寒也。但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佐以钩藤饮,以补脾土,平肝木,亦多得效。如不应,用六君加炮姜、木香,温补脾土。更不应,急加附子以回阳。若用逐风、驱痰之药,反促其危也。愚按附子温中回阳,为慢惊之圣药也,如元气未脱,用之无有不效,气脱甚者,急宜炮用之。
《保婴撮要》曰∶凡元气亏损而至昏愦者,急灸百会穴,若待下痰不愈而后灸之,则元气脱散而不救矣。此乃脏腑传变已极,总归虚处,惟脾受之,无风可逐,无惊可疗,因脾虚不能摄涎,故津液妄泛而似痰者,但当以温补脾胃为主。若不审其因,泛用祛风化痰之剂,则脾气益伤,阴血益损,病邪益甚而危矣。
楼全善曰∶木虚则搐而无力,火虚则身寒,口中气冷,土虚则吐泻,睡而露睛,治宜温补脾胃,用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之类。
-
明·张介宾
-
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
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
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
-
卷之九从集·杂证谟(内容缺
-
卷之十从集·杂证谟
-
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
-
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育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后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乳病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子嗣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瘕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前阴类
-
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
卷之五十二图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