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初辩痘证(二)
痘疹发热,大抵初时与伤寒相似。然伤寒之邪从表入里,故见各经之证,痘疹之毒则从里出表,故见五脏之证。如呵欠闷顿,肝证也;乍凉乍热,手足稍冷,多睡,脾证也;面燥腮赤,咳嗽喷嚏,肺证也;惊悸,心证也; 凉耳冷,肾证也。又观心窝有红色,耳后有红筋,目中含泪,成身热,手指皆热,惟中指独冷,乃知是痘证也,盒饭察其虚实,随证治之。
五指稍头冷,惊来不可当。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证相传。女右男分左,分明好细看。
两耳红筋痘必轻,紫筋起处重沉沉,急须用药相攻治,十个难求三五生。
凡初看痘法,以纸捻蘸油照其颗粒,次以手摸面颊,如红色随手转白,随白转红,谓之血活,生意在矣。若揩下不白,举之不红,是谓血枯,纵疏亦危。又看目睛神光,口唇舌尖,红活如常,无燥白之色,乃为吉兆,自可无忧。此观痘疹之大治。
凡看痘之法,一见发热,即当先察其脉。盖凡痘疮将出者,未见形迹,必先发热,既见发热,脉必滑数。
但微见滑数有神而不失和缓之气者,其痘必轻而少;若滑数加倍而犹带和缓者,其痘必多而重,尚亦无害;若滑数之甚,义兼弦躁,或芤急无神而全无和缓之气者,其痘必甚而危,故余于初熟时,便能断其吉凶,人多惊服而不知所窥在脉也。凡诊此之法,但全握小儿之手,而单以拇指诊之,亦最易也。看疹之法,此为第一,而今医多不知之,亦以古人之未之及耳。
凡痘疮紧小充实者,名曰珍珠痘,此则易壮易靥。高硕饱满者,名曰大痘,此则早壮而迟收。
四围起而中心陷者,名茱萸痘;平扁不突者,名曰蒸饼痘,此则有凶有吉,稀者轻,密者重。
-
明·张介宾
-
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
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
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
-
卷之九从集·杂证谟(内容缺
-
卷之十从集·杂证谟
-
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
-
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育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后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乳病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子嗣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瘕类
-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前阴类
-
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
卷之五十二图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