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第三·叙例•治法
汗下补泻,针灸汤醴,各有所宜,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善治病者,随其所宜,适事为故,然后施治,则病不足治,假令邪在皮肤,当汗而发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中满内实者泻之,形精不足者补之,其高者因而越之,为可吐也,剽悍者按而收之,为按摩也,藏寒虚夺者,治以灸 ,脉病挛痹者,治以针刺,血实蓄结肿热者,治以砭石,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治以醪醴,血气凝泣,病生于筋脉者,治以熨药,而况治有先后取标本不同者,法有逆从用多少为制者,药性轻重奇偶制度,必参其所用,土地风气高下不同,当随其所宜,诚能参合于此,为治疗之法,则万举万全矣。
-
宋·徽宗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