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第五十八·消渴门•消渴统论
论曰消瘅者膏梁之疾也,肥美之过积为脾瘅,瘅病既成,乃为消中,皆单阳无阴,邪热偏胜故也,养生之士,全真炼气,济其水火,底于适平,若乃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所受乎天一者,既已微矣,复饫肥甘,或醉醇醴,贪饵金石以补益,引温热以自救,使热气熏蒸,虚阳暴悍,肾水燥涸,无以上润于心肺,故内外消铄,饮食不能滋荣,原其本则一。推其标有三,一曰消渴,以渴而不利,引饮过甚言之,二曰消中,以不渴而利,热气内消言之。三曰肾消,以渴而复利,肾燥不能制约言之。此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慎此者、服药之外,当以绝嗜欲薄滋味为本。
-
宋·徽宗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